多位交易商及分析師表示,中國鋁產能過剩的情形將延續(xù)數(shù)月,打壓本地鋁價,并提升將鋁制品運往海外的吸引力。
鋁制品出口增加,將有助于紓緩西方供應短缺,但同時也會加劇與西方生產商的競爭。全球最大鋁產地的出口已經拖累原鋁的升水,即在亞洲取得實貨金屬的成本有所縮減。
“我們的確預期中國價格偏低的情形將持續(xù),”北京顧問機構AZ-China董事總經理Paul Adkins表示。
“驅動中國鋁產業(yè)的力量并非市場經濟,而是舉債。由于需要償付債務,工廠就得持續(xù)運轉?!?/p>
供給過剩的情形越發(fā)嚴重,因鋁業(yè)對于本地經濟成長有很大貢獻,地方政府因而補貼鋁生產商的能源成本。
據AZ China估計,中國目前有超過半數(shù)產能虧損經營,就連接受補貼后還是虧錢。AZ China預估今年中國國內約有100-130萬噸的供給過剩。
上海期交所期鋁價格SAFcv11月屢創(chuàng)新低,周二跌至每噸12,685元人民幣(2,045美元),為2005年以來最低,從9月中旬以來已經下跌超過16%。
在此同時,中國鋁制品出口去年成長約19%,分析師預期這樣的趨勢將延續(xù)至2015年,因本地市場價格低于國際市場。
中國12月未鍛造鋁及鋁制品出口從11月的39萬噸跳增至54萬噸,增幅達38%。
不過偏低的價格可能導致中國關閉部分產能。中國研究機構安泰科(Antaike)估計,自去年底以來已有約40萬噸的鋁產能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