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最令人矚目的事件是石油暴跌的“黑天鵝事件”,2014年7月初,國際原油價格為104.42美元,而至1月16日,原油價格已經跌到48.69美元,短短半年之內,國際原油價格跌去一半多,跌幅達53.37%。生意社油品分析師普遍認為石油廉價時代還會持續(xù)很長時間,一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要擠掉一些成本高的產能,爭奪市場份額;另一方面要擠壓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儲能技術的投資,延緩替代品的出現(xiàn),延長石油天然氣的壽命。
過去5年中國需求的增長占全球能源增長的一半,在購買力就是話語權時代,中國成了這次石油降價的受益者之一,但在國際油價持續(xù)單邊下行的大背景下,石油市場參與者面臨巨大的庫存貶值和操作風險,地方煉廠庫存高企、開工受限,依托柴油短缺經濟的生存模式受到挑戰(zhàn)。生意社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4年山東地煉裝置產能達1.27億噸,占全國地方煉油產能70%,2014年以來的開工率不足40%,甚至一度低達20%左右,而山東地煉企業(yè)加工原料構成中,燃料油比例高達75.6%,從而對進口燃料油的需求大幅萎靡。
2015年,在能源體制改革不斷優(yōu)化的大背景下,作為中國主場的原油期貨將“千呼萬喚始出來”,地方煉廠如何爭取原料進口的國民待遇,如何向特種產品和化工價值鏈的延伸,這些對中國煉廠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鑒于此,中國化工網-生意社攜手世界精煉協(xié)會、深圳石油交易所,將于2015年4月9-11日在深圳前海舉行第八屆中國地煉市場與發(fā)展峰會暨第七屆中外油商峰會,邀請廣大油商共同探討原油進口權放開、原油期貨上線、透析財稅政策以及地方煉廠如何應變。詳情咨詢291263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