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銅市正在掀起金融市場一場“大宗商品颶風”——一直被視為全球經(jīng)濟風向標的重要大宗商品—銅,如今終于大幅淪陷,成為2014年以來繼原油、鐵礦石后第三個暴跌的品種。
國際大投行高盛近日發(fā)布針對銅的投資報告,報告中稱銅價風險和該行預測都嚴重傾向于下行。高盛預計未來12個月內國際銅價目標為6000美元/噸,預期中國的需求持續(xù)疲弱,今年一季度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的庫存也將不斷上升,對近期銅價形成壓力。
短短10個交易日暴跌10%,銅市的風暴究竟是什么原因所有引起?另外,如此迅猛的跌幅,將會產(chǎn)生哪些蝴蝶效應,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jīng)濟產(chǎn)生哪些沖擊?這兩大問題,后市值得投資者密切留意。
銅價大跌風險劇增或形成連鎖效應
大宗商品市場人士認為,當前歐元區(qū)、日本及一些主要新興國家經(jīng)濟數(shù)據(jù)令人擔憂,令投資者對未來經(jīng)濟和需求前景憂慮加劇,使得銅價一大支撐因素崩塌,成為1月14日銅價暴跌導火索。彭博策略師Tanvir Sandhu最新撰文稱,從油價水平看,正在尋找新均衡的銅價可能暴跌40%,銅價將會因需求疲軟和成本通縮而跌破每噸6000美元。
截至目前,短短10個交易日,銅價跌幅超過10%,為五年半以來低點。銅價短期暴跌,融資銅爆倉風險也有所提升。
由于今年銀根緊縮,不少企業(yè)通過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方式從銀行獲取貸款,比如將數(shù)百噸或者上萬噸銅,質押給銀行以獲得現(xiàn)金流。目前中國保稅區(qū)融資銅庫存約55萬噸左右,在2011年上海融資銅庫存一度逾百萬噸。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如果貸款出現(xiàn)違約,或者無法延期,所質押的銅就會被用來清償債務,純粹為了金融目的而進口的銅買家就會被迫出售,銅價會再次大跌,形成連鎖反應。
不過,光大期貨有色金屬部研究總監(jiān)徐邁里稱,銀行限制銅融資后,2013年中國保稅區(qū)銅庫存最低降到40萬噸,這可以看作是“干貨量”。再考慮到新增貿易量,目前銅庫存應該屬于正常偏低水平,對應的融資銅風險不高。
國際銅市風暴猛刮中國對沖基金名聲大噪
事發(fā)1月14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混沌投資當天先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然后是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大舉拋售銅期貨,將銅價推低至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不過,報道并未得到混沌投資或者葛衛(wèi)東的回應和證實。
報道援引一位資深交易員的話說,此次出手在時間上的選擇堪稱“漂亮”,當時由于油價大幅下跌,大宗商品市場出現(xiàn)恐慌情緒。2014年四季度,國際油價跌幅超過40%,原油被認為是大宗商品的“風向標”。
據(jù)中國證券報報道,一位接近葛衛(wèi)東的知情人士表示,混沌投資只是“順勢交易”,趕上了價格下跌而已,外媒過分夸大。
中信期貨研究員朱文君表示,銅基本面是走弱的,這點比較明顯,而且融資對銅的支撐也在減弱,整體來看,銅在2014年的走勢卻比較抗跌,但各方面對銅價要跌破6000美元/噸,跌至5800美元或者5500美元一線,是比較普遍的,市場一直在蓄積下跌力量。
新華大宗商品指數(shù)發(fā)布中心分析人士表示,和原油不同,銅不存在嚴重的供應過剩問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即便在2014年經(jīng)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銅使用量也創(chuàng)下了記錄。但總體來說,2015年受美元壓制、世界經(jīng)濟增長前景相對疲弱影響,銅價整體走勢一直是處于震蕩向下的大趨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