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油脂油料市場部分脫離基本面運行,資金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只能說是部分脫離,因為歸根結底豆油的暴漲跟基本面還是有關聯(lián)的。豆油庫存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從高峰時的140萬噸一路下降到目前的61萬噸,下降的原因是豆油進口量的減少疊加大豆到港延遲油廠開工下降,可以說豆油的去庫存化進行的比較徹底,但即便如此,豆油過去幾個月也沒有像樣的反彈,原因可能在于市場對于全球油脂市場供應增加的判斷并沒有改變。
那么最近這波反彈的原因是啥?我們認為國內宏觀形勢發(fā)生了變化,盡管實體經濟依然萎靡,但國家出臺變相QE使得整體市場投資信心增強。大盤到了目前這個高度很多人會恐高,可能會抽出部分資金到跟CPI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大宗商品市場,油脂尤其是豆油是重要選項之一,因為庫存低,具備了炒作的條件。目前國內進口阿根廷豆油已經有100元/噸的利潤,市場傳言中儲糧已經在著手進口豆油,這也是最近兩天美國豆油爆拉的主因。
豆粕之前一直是資金比較青睞的品種,但是目前下游需求比豆油還要差,之前我們做過分析豆粕今年的需求增速接近為零,遠低于豆油的需求增速。豆油需求增長原因在于豆-棕價差長期處于低位,使得豆油替代量增加。但是考慮到目前棕櫚油的高產量,以及目前已經進入增產周期,馬來棕櫚油出口十分萎靡,棕櫚油后期走勢壓力重重。而且目前的原油價格仍處于低位,馬來、印尼政府即便想扶持國內的生柴產業(yè)也力不從心,棕櫚油將扮演者整個油脂市場的“拖油瓶”角色。菜油雖有剛需,但收儲政策不明朗,不確定性還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