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是一個信號。未來,光伏產業(yè)鏈條的中上游制造領域還會是民營企業(yè)的天下嗎?
某廠房內,數(shù)十名來自德國和中國的研發(fā)人員單臂高舉,對著鏡頭面露微笑。其中,鏡頭左側前排德國員工手中揮舞著中國國旗,而前排右側中國員工手中則揮舞著德國國旗。
這是一場特殊的慶祝會,他們面前立著的一塊長方形展示牌上“17.6%”的數(shù)字是此次合影留念的原因。牌子的右上角,顯示的則是這家公司的logo和名稱。
17.6%是該公司剛剛創(chuàng)造的一項記錄。這家低調的公司有一個非常好聽的英文名——NICE Solar Energy。
但它實際上有著濃厚中國中央企業(yè)的基因。它的中文名稱叫神華光伏科技研發(fā)公司(下稱“神華光伏”),是一家由國家能源集團間接控股的中德合資企業(yè)。
兩年半前,當這家被冠以神華光環(huán)的光伏公司成立時,其使命是致力于下一代光伏技術——銅銦鎵硒(CIGS)薄膜光伏的研發(fā)。
在德國生產線上,神華光伏所量產的CIGS組件創(chuàng)下的全面積光電轉換效率,宣示了一個在資金和技術上實力都很強勁的對手或將攪動全世界光伏同行們的神經(jīng)。
事實上,神華光伏僅是一個縮影。當中國光伏產業(yè)界仍在就單多晶之爭紛擾不休時,包括神華在內的諸多有著國資背景的巨頭已經(jīng)在低調布局更加前沿——但目前還不夠成熟的薄膜光伏技術。
這或許是一個信號。未來,光伏產業(yè)鏈條的中上游制造領域還會是民營企業(yè)的天下嗎?
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這些擁有強大資金實力的能源央企不再甘于僅布局下游光伏電站市場,而是將觸角向上游延伸,筑起屬于自己的技術“護城河”。
強強聯(lián)合
神華光伏的德國CIGS生產線位于小城施瓦本哈爾。這個人口僅3萬多的小城聚集了來自兩國130多名從事CIGS研究的工作人員。
這是一家年輕的太陽能光伏公司,工商注冊資料顯示成立于2017年1月6日。它同時也是一家由多家世界級公司強強聯(lián)合的產物。
該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下稱“低碳院”),占股60%。其他股東還包括上海電氣(20%)、德國曼茲集團(manz)(15%)、未來科學城(5%)。
NICE實際上是低碳院的英文簡稱。這家于十年前成立的研究機構隸屬于神華集團,是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地。
2017年11月28日,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集團后,低碳院隨之歸屬于這家新的央企巨無霸旗下。
國家能源集團擁有煤炭、火電、新能源、水電、運輸、化工、科技環(huán)保、金融等8個產業(yè)板塊,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火力發(fā)電公司、風力發(fā)電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目前,這家能源巨無霸資產規(guī)模超過1.8萬億元,職工總數(shù)35萬人。
截至2018年底,該公司擁有煤炭產能5.6億噸,電力總裝機2.38億千瓦,其中火力發(fā)電總裝機1.8億千瓦,占全國火電總裝機的15.8%,6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占比60.6%。
另一家國資背景的股東上海電氣則是一家大型綜合性裝備制造集團,在中國機械工業(yè)銷售排名中長期位列第一。德國曼茲集團是全球知名的高科技設備制造商。未來科學城則是神華光伏北京注冊所在地。
盡管神華光伏成立不到三年時間,但通過與Manz集團的合作和收購,這家新崛起的薄膜光伏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最具研發(fā)實力的新秀。
在注冊成立僅17天后,該公司四家股東便在德國羅伊特林根城就CIGS薄膜太陽能技術領域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
除了與Manz公司簽訂采購合同,神華光伏還以5000萬歐元的價格全資收購Manz股份公司旗下研發(fā)子公司MCT公司,從而整合并掌握CIGS薄膜電池從研發(fā)到規(guī)?;慨a的成套世界領先技術。
通過與Manz集團的合作,神華光伏還背靠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太陽能和氫能研究中心(ZSW)。這是一家在CIGS薄膜太陽能技術領域全球領先的研究機構。
ZSW成立于1988年,從事CIGS薄膜技術領域的研發(fā)超過30年,并于1995年開始量產CIGS模塊。2016年,ZSW取得22.6%的CIGS太陽能電池世界紀錄。
除了股東構成和技術實力,神華光伏還擁有一項令其他競爭對手艷羨的優(yōu)勢。
今年4月29日,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柔性襯底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組件制備、關鍵裝備及成套工藝技術研發(fā)”項目正式立項,低碳院和神華光伏牽頭承接該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由中央財政資助,國家科學技術部牽頭組織,事關產業(yè)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fā)。
在能源轉型大背景下,國家能源集團的光伏棋局寄托于神華光伏。但這個被寄予厚望的細分領域,實際上早已強敵環(huán)伺。
強敵環(huán)伺
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是指使用化學物質銅(Cu)、銦(In)、鎵(Ga)、硒(Se)通過共蒸發(fā)工藝在襯底上形成吸收層的太陽能電池技術。
“相對于晶硅電池的生產過程因高溫擴散、需要采用有毒的氣體及酸堿液體而具有高能耗和高污染特性,CIGS原材料和制備過程能耗低、污染低,并且原材料的利用率非常高?!鄙袢A光伏總經(jīng)理張波接受采訪時說。
但中國最早布局CIGS技術的卻是一家民營公司——漢能。
從2012年到2014年,這家飽受爭議的薄膜光伏巨頭先后并購了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GSE)及Alta Devices等四家領先的海外薄膜太陽能技術公司。
通過這次并購,漢能漢能掌握了全球領先的銅銦鎵硒(CIGS)和砷化鎵(GaAs)技術,及全球領先的裝備產線制造技術及研發(fā)能力。
Solibro是漢能并購的第一家海外公司,它曾是德國光伏巨頭Q-Cells旗下全資子公司。該公司是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商,采用共蒸發(fā)技術,生產玻璃基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
2012年,當全球光伏產業(yè)陷入寒冬時,Q-Cells頻臨破產,漢能趁機低價收購Solibro。除Solibro外,MiaSolé和GSE均采用的是CIGS技術路線。
憑借著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并購,這家薄膜巨頭號稱將全球最先進的薄膜光伏技術攬入懷中,漢能總部那堵專利墻的面積也在不斷增大,而旗下上市子公司漢能薄膜發(fā)電股價飆漲,助力李河君登上首富寶座。
但對薄膜光伏技術而言,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落地始終是個難題。
光伏產業(yè)過去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中,晶硅技術率先成功實現(xiàn)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并持續(xù)降本增效,目前已占據(jù)光伏電池市場90%以上的份額;而各類薄膜太陽能技術占比不足一成。
張波稱,2012年以后,受到晶硅迅速崛起的影響,幾乎所有的薄膜技術在正在爬坡量產的艱難過程中受到了強烈的擠壓。
在他看來,CIGS進入瓶頸期,需要強有力的拉動。其中,非常關鍵的因素在于提升裝備能力和提升核心工藝技術。
在全球的太陽能電池版圖中,薄膜技術依舊被認為是下一代太陽能光伏技術。而在諸多薄膜技術分支路線中,CIGS是目前最具商業(yè)化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之一。
在布局CIGS上,另一家央企中國建材集團出手更早、力度更大。
早在四年前,這家全球最大的建材制造商就已開始布局薄膜。彼時,凱盛科技及其母公司中國建材集團,正面臨宏觀經(jīng)濟下行和“去產能”的雙重壓力。
2015年2月,凱盛科技決定在江蘇試水。一個總投資10億美元的500兆瓦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落戶江陰。
半年后,凱盛科技決定在總部所在地蚌埠投資100億元,打造1.5吉瓦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兩年后,中國首片CIGS薄膜太陽能模組成功下線,1.5吉瓦CIGS二期項目也開始啟動。
除江陰和蚌埠項目外,凱盛科技還先后計劃在泰州、徐州、濮陽等地布局。
相比而言,神華光伏的布局更加謹慎。
2018年1月,神華光伏重慶CIGS薄膜光伏組件工廠開工建設,規(guī)模306兆瓦,預計去年第三季度完成。此外,該公司還計劃在北京建設一條44兆瓦的實驗線。
張波認為,從實驗室到真正量產產品的效率,工藝穩(wěn)定性非常關鍵。在技術轉化過程中,需要同時優(yōu)化量產化裝備和生產工藝,最終得到設備和工藝完美結合的完整工藝包,通過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驗證后方能生產高質量的CIGS產品。
“這一過程中需要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投入,大多數(shù)企業(yè)很難做到?!睆埐ㄕf。
對資金實力雄厚的央企而言,這或許并非難事。不過,如何讓實驗室產品走向市場,這是任何參與者不得不考慮的優(yōu)選問題。
神華光伏取名NICE Sloar Energy,在薄膜光伏領域,它能真的做到nice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