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lián)合會最近發(fā)布的一份題為《我國天然氣發(fā)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8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4%,其中進口天然氣58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32.2%。
從11.8%到31.2%,近五年來,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翻了將近兩倍。然而,就在中國逐漸成為國際天然氣市場上的“大買家”的時候,卻依然要面對一個現(xiàn)實:在現(xiàn)有的天然氣定價體系下,仍然是一個被動的價格接受者。
按照公開資料統(tǒng)計,東北亞的中、日、韓三國遵循的天然氣貿易體系基礎價格——日本液化天然氣平均到岸價格為每百萬英熱單位16.17美元,約是德國天然氣進口價格和英國天然氣進口價格的1.5倍,美國亨利天然氣交易中心——北美最大天然氣貿易中心價格的6倍。
如何爭取國際市場上的“議價權”?改變首先從國內開始。
進口企業(yè)受益
1月中下旬,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發(fā)布《關于調整進口天然氣稅收優(yōu)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將進口液化天然氣銷售價格由此前的31.45元/GJ(10億焦耳)調整為38.82元/GJ;進口管道氣銷售價格由1.11元/立方米調整至1.37元/立方米。
按照三部委發(fā)布的這份調價通知,整體來看,本次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和管道氣的銷售定價,相對于2013年價格上調了23.4%。
這是國家自2011年決定為進口天然氣進行增值稅補貼后的第二次調價。2011年,三部委對進口的LNG銷售定價為24.93元/GJ;進口管道天然氣銷售定價為0.88元/立方米。2013年12月,將進口LNG銷售價格調整為31.45元/GJ;進口管道氣價格調整為1.11元/立方米。
安迅思息旺能源天然氣分析師陳蕓穎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上調進口氣價格,進一步與市場接軌,讓中石油、中海油等進口企業(yè)有望減少虧損,一定程度上緩解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掛現(xiàn)象,有助于提高進口天然氣積極性。
以華東某碼頭進口的LNG為例,2014年4~6月實際進口價格約為118元/GJ,按照此前的銷售定價,價格倒掛比例為70.48%。在本次價格調整之后,價格倒掛比例下降至64.5%。
再以中石油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計算,其到岸價格約為2.4元/立方厘米,本次價格上調后,倒掛比例也由此前的53%下降至43%。
而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掛”,正是橫在中石油、中海油等進口企業(yè)的難題。
為保證供應、提升企業(yè)進口積極性,財政部2011年出臺相關政策,表示將在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在經國家準許的進口天然氣項目中,天然氣進口價格高于國家天然氣銷售定價的情況下,將相關項目進口天然氣的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按該項目進口天然氣價格和國家天然氣銷售定價的倒掛比例予以返還。
據業(yè)內人士測算,此次調整后天然氣進口企業(yè)收到的增值稅補貼僅比此前減少了約1%。
鋪路天然氣價改
在多位天然氣行業(yè)人士看來,本次上調進口天然氣價格,實際上也是天然氣價格改革進行鋪路,使進口天然氣價格進一步接軌市場。
在此次進口天然氣銷售定價進行上調時,國際天然氣價格因原油價格暴跌已經出現(xiàn)了下跌。盡管油價是否已經見底尚無定論,但由于天然氣價格反應較油價更為滯后,近期不少國際機構對2015年天然氣價格預測都進行了下調,其中花旗銀行預計價格下跌幅度超過20%。
據卓創(chuàng)資訊的統(tǒng)計數據,2014年11月中國LNG的進口均價為604美元/噸,比10月下跌5.77%,而2014年11月的管道氣進口均價也較10月環(huán)比下跌11.34%。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進口天然氣價格下降形勢還將延續(xù)。
“進口天然氣價格下跌,進口企業(yè)的成本壓力肯定有所降低?!币晃恢惺蛢炔咳耸恳蚕蛴浾咧赋?,這樣的情況下提高銷售定價,減少退稅額度,也有助于緩解中央財政壓力。但另一方面,一些項目進口的天然氣定價方式上仍然使用的是協(xié)議價,國際天然氣價格下跌帶來的影響并不大。
目前亞太地區(qū)的液化天然氣貿易定價體系源自日本——在長期合同中采用了與日本進口原油加權平均價格(JCC)掛鉤的定價公式。
這使得天然氣與石油的價格多數情況下呈現(xiàn)正比關系,此前近些年天然氣價格隨著亞太地區(qū)石油價格的上漲而持續(xù)走高,出現(xiàn)了嚴重的“亞洲溢價”,而簽訂長期定價合同的JCC價方式目前只能靠設定JCC封頂價格和封底價格的方式來規(guī)避風險。
與之相對的,北美和英國雖然是兩個市場,但都主要采取競爭性的交易中心定價,這種來自需求的靈活定價使得買方的成本下降。
美國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聯(lián)合主任、美國能源安全委員會顧問安妮·柯林博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xiàn)在很多國家急于把天然氣賣給中國,正是中國主導建立亞洲天然氣定價機制的好時機,但首先中國需要建立一個有力的需求市場和透明的價格體系。
在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看來,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掛、企業(yè)長期“喊虧”,這就需要進一步理順進口天然氣與國產天然氣的價格關系,形成了一套明確的價格機制,而這也是中國天然氣價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另外,還需要進一步放開天然氣進口權,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
按照國務院、發(fā)改委等公布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思路,2015年實現(xiàn)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并軌,逐步放開非居民用天然氣氣源價格,落實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guī)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政策。同時,盡快出臺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政策。
2014年8月發(fā)改委對非居民用存量氣進行了上調,上調幅度為0.4元/立方米,每立方米的存量氣和增量氣與此前的0.88元/立方米的價差有所縮減,但也意味著存量氣還有0.48元/立方米的增長空間。